北京家教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

发表日期:2023-03-25 | 作者: | 电话:166-1980-1137 | 累计浏览:

北京上门家教老师:

初二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很难,那是因为初二是整个初中学习知识点最多的一个年级,因为初一是个过渡期,所学知识比较基础,而初三面临中考,把更多时间放在复习上,所以中药知识点都放在了初二的学习上,接下来掌门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,方便大家学习。

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

机械运动: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(关键抓住五个字“位置的变化”)。运动的描述,参照物: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:选不同的参照物,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。运动的分类,匀速直线运动:沿直线运动,速度大小保持不变;变速直线运动:沿直线运动,速度大小改变。比较快慢方法: 时间相同看路程,路程长的快;路程相同看时间,时间短的快。

声音的发生与传播: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。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,发音也停止,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。振动的物体叫声源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。在空气中,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,声波到达人耳,引起鼓膜振动,人就听到声音。真空不能传声,月球上没有空气,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,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。

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。一般情况下,v固>v液>v气声音在15℃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/s。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。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.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,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。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,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.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。

利用: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、冰山距离、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,测量方法是: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,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,则发声点距物体S=vt/2。

物态变化。熔化: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,熔化要吸热。凝固: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,凝固要放热。汽化: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。液化: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。升华: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。凝华: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。

光的反射。光的反射:光射到介质的表面,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。光的反射定律:在光的反射现象中,反射光线、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;反射光线、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;反射角等于入射角;镜面反射:入射光线平行,反射光线也平行,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。(如:平静的水面、抛光的金属面、平面镜)。漫反射: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,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。(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,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)。

以上就是北京家教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初二上册物理的知识点,刚开始学习可能没有好的方法,对某些概念规律掌握不好,知识的整体没有感觉这都是正常的,但是学生们一定不能灰心,初二的物理知识点,只要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,课后复习多做练习题,把基础打牢,相信最后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。

北京大学生上门家教,请家教的好帮手。